众华,众人之华,代表着普通百姓。那普通百姓如何看待目前纷繁复杂的世界?世界有很多种。佛家弟子鸠摩罗什说:“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”;道家老子说:“上善若水,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也”;基督教说:“先知亚伯拉罕代表上帝呼召信众去应许之地,创造奇迹”;儒家说: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,推己及人,仁在其中矣”;伊斯兰教说:“《古兰经》是真主对世人的唯一启示”。而所有的宗教或理念在我们中国都能和平相处,都能互相包容。
为什么讲这些?视角从宏观到微观,落到微观上。中国人既很宏观,又很实际,讲究延续传承。所以要聚焦,从天上聚焦到地上。在这个世俗世界中,影响绝大多数人的一条主线无非是人们如何努力创造、获取和分配财富、权力、名节和舒适情绪。
那世界事务如何演绎发展呢?世界发展的曲线一直是在进化中向上的。近五百年来,有详实的数据可以证明全球人均GDP曲线是在极小幅度颠簸中向上的。拉长这个历史长度,战争、瘟疫、自然灾害等导致的短期曲线下降,都不影响长期的向前和向上发展。为什么?在于人类有无穷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。
因此,这个世界终究是向前和向上发展的,虽然中间会经历一定的周期和波折。这个趋势是我们强大的心理支撑。故不管目前世界形势如何变化,我们要谨慎乐观。当然,在长期谨慎乐观向上趋势的背景下,当下我们经历的恰是经济周期的低谷和世界局势的加剧复杂。我们的选择是什么?躺平吗?等着大趋势自然向上吗?不!越是低谷,越要与时俱进,勇于突破,要去及时了解变化,拥抱变化,与变化相融合,才能比别人早一些在低谷中走出,尽早见到曙光。只有每个个体勇于突破,与时俱进,涓涓细流,才能与向上的大趋势汇合。
信心有了,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具体的领域法律服务业。上海市政府发了32号文,大力支持法律服务行业的发展,并前瞻性地支持法律科技的发展。随着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发展,法律与科技深度融合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,我们把时间跨度拉长一些,也许5-10年,或15年,通过大数据汇集和分享,通过人工智能的发展,通过法律专家和法律科技工作者的努力,通用型的人工智能机器人-人工智能法律工作者就会出现在我们面前。如何应对?
人工智能出现以前,我们普遍的认知是法律服务属于传统的社会科学领域,计算机科学只是作为提高工作效率的手段和工具,不可能成为目的本身。但是,随着科技发展,特别是具备自主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的发展,一切皆有可能。有一个说法,现在人工智能将全球的图书馆储备的知识全部学完,大概还有2年半的时间。也就是说,人工智能可以储备天量的数据,并具备天量数据辨别、归纳和分析能力。法律知识相比全部人类知识而言,只是沧海一粟,从这个角度讲,人工智能完全有能力替代普通的法律工作者。
在趋势面前,我们是抗拒变化还是拥抱变化,答案不言而喻。亚里士多德说过:习惯是人类的第二天性,特别是社会工作者,更倾向于遵从传统,更倾向于保守。而哲学家柏格森认为:人类有着成长和变化的本能。其实,人类对变化和发展的迫切要求和保守的本能一样,都深深扎根于人类本性当中。人工智能的出现,就是一个重大的变化和发展。
如何拥抱变化?从基础做起,数据检索,数据分享,逐步数字化,建立数据库,这是适应智能化的前提。如果这些基础性的工作都不做,不去拥抱变化,等法律科技进一步发展,传统律所、律师很可能像英国工业革命中的圈地运动的农民一样,逐渐被淘汰。
即使随着法律科技发展,出现通用型人工智能法律工作者,我们是否无所作为呢?个人认为,法律服务毕竟是人与人、人与组织、组织与组织的沟通和人协调,设计架构,矛盾化解,人也是感情情绪和理性相结合的综合体。与人有关的工作毕竟与纯粹人与物相关的工作不太相同(比如生产产品),法律工作者可以和通用型人工智能相互合作,而不是相互排斥,发挥各自所长,共同解决法律问题。
我们众华人,有且有相当之规模,在当前背景下,我们如何应对?我们选择从容应对。我们坚守长期主义的发展观,秉承专业精进的业务观,以及以人为本的工作观,众华已经并将继续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律师事务所。同时,我们深入了解法律科技和法律发展的最新变化,积极适应变化、拥抱变化,并与变化和谐共融。
预祝大家新年快乐,谨慎乐观,未来可期!
上海众华律师事务所
薛国财 主任
2025年
您的浏览器当前宽度低于1400px;请使用1400px以上宽度访问。